数学的本质是免于计算(13)
好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企业里并不单纯注重学历,有些读了研而在工作上表现不突出的仍然发展得很一般,而我虽然没有研究生学历,本科原始学历也是在职读的,但因为我工作努力,表现突出,仍然走到了中层正职岗位。前年,公司突然要改制,多家公司整合成立集团公司,而来自外单位的领导成为集团公司筹备处的领导人,在集团干部竞聘时,担任评委的都是外聘的专家和集团公司的领导,对我们公司参与竞聘的干部基本上不了解,重点就是看学历,结果,那些平时表现平平的但有研究生学历的干部都竞聘到了集团公司,成为了集团的中干,而那些学历不硬或能干不能说的却都落聘了,现在反思起来,如果当初读一个研究生学历,我一定也是集团的中干了,但是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现在一个是年纪大了,一个是感觉脑力精力都不复从前,再读研意义也不大了。
奉劝那些年轻人,趁着年轻一定要多读书,人生最好的读书时间就是大学毕业后或刚参加工作时,那时候有精力,脑子也好用,没有多少拖累,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个机会把握不住,在学业上没有一个很好的发展,一定会影响你人生的发展,即便短期内没有影响,在长期一定会有影响。唯学历论在现在还是大有市场的,尤其是在国企。
在前些年,“读书无用论”曾经风行一时,有一段时间企业里的确是不重视学历,那时候在机关和企业占据高位的往往是部队转业干部,机关下派干部,而且这些人年龄普遍比较大,因为时代因素,大部分也没有很高的学历。他们这些人本身学历不高,因此对有学历的人也不是很重视。那时候的人更注重实干和关系。另外,改革开放初期发家的那一批人也大都没有什么高学历,全凭一股胆量、眼光和机运成为了成功人士,这种社会现象更助长了学历无用论。因此,很多人尤其是南方一些家庭的孩子高中毕业就放弃升学外出创业。
学历与收入关系表而仅仅十几年后,整个社会风向就变了,学历越来越受重视,学历与收入成正比已经成为定律,随着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的年轻化,一定层次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具备了大学以上学历。前几年,有人统计过不同学历的收入差距,发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平均收入比高中文化的劳动者相差近2.5倍。从某招聘软件给出的数据来看,大专生首份工作的平均起薪为4562元,本科生平均起薪是5102元,而硕士及以上工作的起薪在7337元左右。博士毕业生的年薪平均值达到18.7万元,而本科毕业生每年只有14.92万元。而本科以上的劳动者比未受高等教育者收入差距更大。
总结:学历的作用,就是给你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给你获得高薪的机会,没有学历,你连选择权和最根本的机会都没有。学历是块敲门砖,这个敲门砖很重要,没有他你就无法进入大公司和大平台,你的能力也无从发挥,更没有获得高薪和发展的机会。考研,不是给天才准备的,而是给普通人准备的一条晋升之路。
由权威发布的50本传统文化经典?
谢谢邀请。
《》推荐了50本传统文化经典,希望大家去读:“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华文明底蕴深厚,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品读文化经典,不仅是了解过去,也是了解现在和未来。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古代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推荐的五十部经典,洋洋大观,基本涵盖了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1.梳理自己的读书经历,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求学期间和工作以后。对照书目总结一下,有25本是通读过的,主要是先秦时期的经典、蒙学和四大名著等,另外的有些是读了其中某些片段,如诗词曲赋等,还有的只是知道书名,内容完全没有涉猎。汗颜!
2.在读过的书中,有的读了不止一遍两遍,比如《周易》《论语》《老子》、四大名著;有的是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韩非子》;有的做过全书注释如《西游记》。
3.有的是学生时代完全作为读者去学的,有的是工作以后作为图书编辑去汇编的。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全人类最为珍贵的宝藏。经典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
文章来源:《力学与实践》 网址: http://www.lxysjzz.cn/zonghexinwen/2022/1206/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