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这么大才知道,彩虹圈竟会自己下楼梯(2)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结构简单的 彩虹圈 ,背后的物理原理可不简单,连物理学家都为之着迷。 以下楼梯为例,下面是 彩虹圈 放在高度不一的平台上时的受力分析(详细分析
当彩虹圈左侧高于右侧时(如上图),左半部分所受支持力(FN1)的作用点,比右半部分FN2的作用点更偏移向上平台边缘(即图中的y轴)。 当两侧高度差h足够大时,左侧支持力的作用点会超出上平台边缘。于是,人一松手,彩虹圈左侧就会失去平台的支持力,向上跃起,向右侧翻转。 一旦它跃过中轴线,会在重力作用下来个优美的“下腰”,落到下一级阶梯上,开始新一轮循环。由此,彩虹圈就展现出了“下楼梯”的特技。 在这个过程中,彩虹圈看起没有动力来源,实际上却是在 不断将重力势能转化为下落的动能,每一轮循环中,弹性势能也在参与能量转化。 只要每一级楼梯的状态一致,彩虹圈就会周期性地重复这个过程,就好像自己在走下楼梯。
图源:JeepersMedia 彩虹圈还有另一个特殊本领,看起来相当诡异。 先来做道物理题: 一手拿着彩虹圈的一端,让它自然下垂,然后松手,此时彩虹圈会如何运动? 整个一起下落?还是顶端下落,底部弹起? 既然说了诡异,上面两种直觉性的回答肯定都不对。 答案是,顶端会快速下落,直到它收向底部,底部才开始下落。
彩虹圈 掉落的慢镜头 | 图源:Veritasium 同样先来做受力分析,最初,悬垂静止的彩虹圈受到手的拉力,与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 对每个环分别进行受力分析,最上方的环要承受整个彩虹圈的重量,同时有手直接提供的拉力与之平衡。 而位置越靠下的环要承受的下方重量越小,上方的环对其施加的弹力也越小,到最后一个环时,它所受的弹力就只用抵消自身重力。 因此,整个彩虹圈从顶部到底部拉伸程度越来越小,环与环之间越来越密。 在松手瞬间,最上方环的突然失去手的拉力,很快下落。 玩过彩虹圈应该了解,当你把彩虹圈松散地放在桌上,只轻轻动一端时,另一端可以几乎不受影响,不像刚性弹簧牵一发而动全身。 由于这种性质,在顶端的环受力发生变化时,其下方的环并不会立刻跟上这种变化。既然形变还在,下方环受到的弹力就不会立即消失,依然能够平衡重力,直到上方的环压向自己。 根据胡克定律,随着环的坠落,拉伸距离减小,弹力也会减小,重力便占了上风。
从整体来看,彩虹圈自上而下压缩的过程是一种机械波的传递过程,最底部的环只有在这股冲击波传递过来时,其受力平衡状态才会遭到破坏,进而掉落。 于是就产生了彩虹圈底部悬空的奇特现象,对于一个标准尺寸的彩虹圈(如上图),悬停时间大约为0.3秒,得用慢镜头才能看清。悬停的时间取决于机械波传递的速度,而这与彩虹圈的长度、材质等等因素都有关。 牛顿和伽利略看到这个现象,棺材板岂不是要动了? 大可不必。虽然一开始彩虹圈各部分下落的加速度不同,但其整体的质心依然在以重力加速度下落。
图源:刘延柱,力学与实践, 1996, 18(3): 70-71.



彩虹圈掉落过程 | 图源:Cross, R. C., & Wheatland, M. S. (2012)
文章来源:《力学与实践》 网址: http://www.lxysjzz.cn/zonghexinwen/2021/0707/599.html